學院快訊

首頁 > 學院快訊 > 正文
【媒體聚焦】中國青年網|讓愛的光芒刺透進孩子們的心田
作者:楊雨琳  編輯:馬曉雪   發布時間:2023-08-03  發布來源:77779193永利官网    浏覽次數:

仍記得我們抵達望坪希望小學的那天,從武漢到恩施高坪,短短三百多公裡的路程,鱗次栉比的高樓大廈随列車的行進越來越少,最後被拔地而起的連綿青山一口吞掉。我踮起腳遠眺,在藍天白雲映照下,望坪希望小學背靠群山,映入眼簾。山的那邊還是山——是數不盡的群山。

大山帶來賞心悅目風景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小小的“麻煩”。盡管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可當我們入住學校寝室時,還是頗感不适:又大又黑的蟑螂根本不怕人,在下雨後布滿每一面牆的密密麻麻的蚊蟲,在悶熱寝室内半夜被熱醒的窒息感……好在,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看到孩子們笑臉的那一瞬間被撫平。“我是小琳姐姐,今天由我來給大家上第一節課——心理健康教育。”面對着兩百多張真誠而稚嫩的小臉,我不自覺的把聲音放柔放緩,仿佛如此便可以守護好他們的童真世界。我引導他們在A4紙上寫上自己的心願與煩惱,暗自期待着他們在最後一天将手中紙折成紙飛機放飛的模樣。到那時藍天白雲,青山環繞,紙飛機自在翺翔,孩童們奔跑嬉鬧,該是多麼美好。

當然有時候嬉鬧不一定導向美好。我們的“編外人員”劉金濤小朋友就是個例子。他是一個長得很高很結實的男孩,渾身上下透着用不完的勁兒。他出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而且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上一秒跑到這個哥哥面前問他在幹嘛,下一秒又竄到那個姐姐面前讨糖吃。偷吃早餐,打翻粥水,幹擾進度……他簡直“無惡不作”,讓我們無可奈何。他像一塊牛皮糖,怎麼也攆不走。又像一陣黑旋風,任誰也定不住。我們都打趣說“這孩子太皮啦,老師也管不了。”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應二年級老師之邀上課,一進門就看見老熟人劉金濤被老師摟着肩站在教室末尾的角落裡。我們相視一笑,心想:還得是老師治治他。可是上着上着課,我們卻察覺出不對勁來,那個小小的角落竟是他的“專屬座位”。兩張課桌和兩堵牆成夾擊之勢将他圍住,隻留出一個狹小的空口容他出入。

“金濤是個很特别的孩子,他目睹爸爸在工地建房從高空摔下受傷,心髒出了問題,手術痊愈後又患上了多動症,所以對他的教育會有所不同。”在跟其他老師的溝通中,才得知劉金濤為什麼會如此“調皮”。此後我常常觀察着他的動态。我發現他的多動往往率先表現在眼睛,無論他的身體處于靜止、奔跑還是遊戲的狀态,他的眼睛都在火熱的尋找着,一旦鎖定目标,下一秒就會飛撲過去。他的靈魂永遠在熱切的尋找,他的身體永遠奔忙在路上。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那個僅容一人側身通過的空口,正是他洶湧着的、永不停息着的靈魂的出口。

我們對他也越發的耐心了起來,以積極的鼓勵代替責備,引導他主動做我們的小幫手,并備好他平時饞嘴的糖果和小零食作為獎勵。我們注意到,他好像沒有什麼朋友,于是在戶外團體課和小組手工課上,我們會讓他加入我們挑選的特定小組,并每次安排一個成員照看他,幫助他融入集體。劉金濤小朋友也越發能靜下心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做手工。我們耐心的為他講解紡大校長徐衛林院士帶領團隊制作的“登上月球的五星紅旗”,在自身的向往和成員的陪伴下,他甚至能夠較獨立地完成“五星紅旗紙漿畫”作品。在愛國教育課和心理健康課上,我們常常點他回答問題,讓他充分體驗到課堂參與感,激發他學習的主動性。在這樣正向的引導下,劉金濤的臉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笑容,也越發積極主動起來。

服務隊隊員與劉金濤小朋友合照

除了劉金濤小朋友,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很腼腆的兔子牙小妹妹——姜可馨,她是我第一次的家訪對象,乖巧懂事,特别喜歡畫畫。小妹妹的父母在廈門打工,爺爺奶奶照顧她的生活學習。她的生活極其自律,回家就完成作業,一周隻玩一個小時手機。可當我們談到爸爸媽媽時,她卻哽咽了,眼眶紅紅的,支支吾吾半天吐不出一句話。奶奶告訴我每年母親節小妹妹都會給媽媽畫一幅畫。回去後我偷偷翻開了她的紙飛機,上面寫着: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沒時間陪我。雖然我們沒有辦法立馬讓一家人團聚,永不分離,但我們仍想為這個懂事的小妹妹做些什麼。當晚,我執筆思索了很久很久,最後在姜同學的紙飛機上留下了最真摯的祝福。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将嶄新彩筆和畫紙送給了她。小妹妹依舊腼腆的笑着,我卻能真切的感受到她有多開心。

姜可馨手繪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

當然也有很幸福的一家,劉程昊小朋友就是典型。他的父母都陪伴在他身邊,且相當開明,除此之外,他家還在學校對面開了個寬敞明亮的小超市,從家到學校不超過五十米。去家訪時,他很熱情的給我們拿白開水,風扇,西瓜。家訪結束後還大大方方的加了我們的聯系方式。直到我們離開恩施後,也常常主動和我們打電話聊天。

當我走進望坪希望小學,走進每一個兒童的生活與心靈,我更加堅定了我們來的初衷。通過心願飛機、調查問卷以及平時生活中的交談,我深刻感受到成長過程中父母陪伴的缺失以及童年生活的不穩定能帶給一個孩子多大的創傷。兒童需要陪伴,然而什麼是陪伴?我們與學校教師袁輝老師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讨。曾經作為南京大學的高材生,袁老師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生活,在湖北的大山裡支教十餘年。他十分重視鄉村兒童的心理教育問題,經常帶學生去打球、爬樹、爬山,彌補學生缺失的陪伴,最大程度的讓他們在陽光下自由成長。袁老師也十分支持我們支教的活動,“你們可以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新事物,讓他們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服務隊與袁輝老師探讨鄉村兒童教育問題

我突然明白,兒童的心理世界無需小心翼翼的保護,而需我們一步一步帶領他們去建設,去構造。所謂陪伴,也不是捆住我們與兒童的手腳蜷縮在家,而是牽起兒童的雙手,去奔跑、去領略、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離開的時候,我擁抱着從教學樓飛奔出來紮進我懷裡的小女孩,看着他們不舍的神情,恍惚間出了神:為什麼越渴望陪伴的小孩越早學會如何分離呢?連綿的大山靜默不語,山的那邊不是山——是數不盡的思念。

中國青年網: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signature=n85edrWAo2wXgEPm3Qv7OZWPof9kb9M4lN06jZVDYx9qpkBKMb&uid=6611488&phone_code=853aeea685ce0daad26ece367c83e939&scid=1567926&time=1691482424&app_version=(null)&sign=687d44a3a66aab412b0732d81b0acca6#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