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至7月,學院組織百餘名學生前往武漢、襄陽、漢川等地,圍繞“數字經濟如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主題,開展實習實訓與企業實踐觀察活動。校團委書記張德科、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段丁強、黨委副書記李靜宇及部分專業教師随隊參加區域活動并作專業指導,與實踐隊隊員深入交流談心。
數字賦能花開遍地,電商扶貧優勢盡顯。
“我們的産品已經賣到國外去了!他們都是通過網站找到我們的!”實踐第一站,是位于黃陂區蔡榨街周梅家田村的億豐蜂業,創始人阮愛功熱情接待了隊員們。當年,響應政府号召,阮愛功毅然回鄉創業,注冊公司、組建了蜂農合作社。從最初的線上線下合并經營,到現在全部轉入線上銷售,阮愛功組建的蜂農合作社已有156名社員,遍布全國各地。由其提供設備、技術,周邊村灣兩百多戶蜂農加盟,産品銷往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地區,年銷售量可達四千萬,帶領百餘戶蜂農走向緻富路。

普通農戶做電商,一是技術學習難,初育蜂種難成活;二是産品銷路難,市場競争力弱。針對這些問題,億豐蜂業依托互聯網,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産銷模式。在每年的生産淡季3月、12月,合作社為蜂農組織統一培訓,既不耽誤蜂農養蜂,又能在生産節點前為他們送去專業的技術。
除此之外,政府對農産業的大力扶持,解決了不少農戶的資金問題。“政府補貼力度大,我們這個合作社的場地都是政府提供的!”自己有“沖勁”,政府給“拼勁”,阮愛功的蜂業合作社越辦越好。不僅建起五座冷庫,全程冷鍊運輸保障産品品質,還有網紅前來主動幫忙帶貨。有質量,有銷路,蜂農的産品供不應求。
下一步,億豐蜂業将會在蜂蜜品牌塑造、打假宣傳以及改良口感方面下功夫,努力讓更多消費者了解什麼是真蜂蜜,怎樣是好蜂蜜,築起互聯網“客戶-産品“信任網,利用數字經濟把農戶帶向更美的遠方。

坐落在黃陂區蔡家榨街西部的鳳凰寨村,荷風送香,白牆黛瓦,徽派民居幹淨整潔,好一個詩畫村落,卻曾是武漢市市級貧困村之一。鳳凰寨村全村共有240戶、789人,其中貧困戶51人。2015年,市紀委監委成立駐村工作隊,幫助鳳凰寨村脫貧。在政府感召和引招下,一批能人、才幹回村進行鄉村建設。武漢來儀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龔志軍,也是其中一員。他不僅站在企業立場,身為村黨支部書記的他,更站在村民身旁。
實踐隊了解到他們的農産品足有近二十種,高山綠殼土雞蛋、黃陂三鮮、鳳凰寨相思大米……以天然、高營養、無污染為賣點,做特優農産品土特産,客戶認可度高,産品供不應求:“隻要有産品,就能賣出去。”如今,他們還将産品推廣到了大型的商超,“目前隻在中百部署了五個點,再多了我就沒貨可賣了!”談起這大好銷路,龔志軍臉上滿是笑意。

來儀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鳳凰寨村當地的農産品進行整合、包裝,在政府的支持下,與湖北省供銷社、武漢市供銷社、武漢市油資系統、長江嚴選等線上平台合作。除此之外,線下銷售也同步進行,食堂配送、伴手禮、農旅結合等,年利潤可達80萬。龔志軍說,“今年我們還計劃與農戶進行30萬的分紅,大家一起享受發展成果!”
2017年,在各方的努力下,鳳凰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村摘帽出列,昔日蕭條的村落實現“涅槃”,數字賦能為當地農産插上翅膀,已形成等六大支柱型産業牽頭,多種産業并存的格局。脫貧後的鳳凰寨村也不忘周邊村落。龔志軍表示,除鳳凰寨自身項目外,還将與周圍各村合作,将其納入生産體系中,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第三站,實踐小隊來到了黃陂前川街莓産業園開展調研,武漢木蘭金秋農産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陂莓産業協會會長江晉為隊員詳細介紹了他們的發展狀況。
草莓受農戶青睐自有其原因。“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草莓需求逐步擴大,同時能為農戶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政府也大力支持”。
規模方面,黃陂區的草莓在全國排第六位,但在産量、銷售季長等方面與遼甯丹東、合肥長豐等地區還存在很大差距。江晉指出,種植的主要困難集中在育苗上:“武漢氣候較為炎熱、潮濕,三月出的果,受氣候影響品相不佳,隻能銷往低端超市,無法滿足高端市場需求。”針對這個問題,他們組織開展高山育種、高山草莓項目計劃,利用天然地理優勢,将蔡店草莓銷售期延長到4月20号往後,豐富品種的同時,為農民增收。
江晉表示,電商對他們這類小微企業是大有益處。借助成熟的平台,拓寬銷路,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了銷量。“初步估計,電商直接提升了20%的盈利。”目前,全區有近2000農戶從事草莓種植,年産量8000萬斤,年産值達10億元,近1000名貧困戶在草莓種植和打工就業中實現脫貧緻富,戶平均打工收入2.2萬元以上。
“我們的草莓起步較晚,體量不如真正的大産量地區,但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我們上市早,農戶收益比他們好,真正讓農戶走上草莓緻富路。”
調研過程中,黃陂區蔡店街街道辦黨工委副書記、主任辜宏建表示,振興農業真正需要的是好主體。合作社和企業要有責任感、有事業心,在市場上“敢搏擊”“能創新”,并且充滿活力。
77779193永利官网院長段丁強更結合調研實景、實地、實例,為實踐隊員上起“生動一課”。他指出,農業發展要想強健,要靠技術,數字經濟正為其插上翅膀。他鼓勵國貿專業的學生多學習跨境電商方面的知識,進企業實操感受,積累經驗。學院未來也将根據社會需求進行專業改革,加大與跨境企業、優秀院校的合作交流,不斷探索高水平的專業建設之路。
在本次實踐中,77779193永利官网“青春護農”實踐團走進黃陂農産電商産業園,用青春腳步丈量數字經濟澆灌下的農村土地,進一步走進社會,品味發展,在生動實踐課中感受産業實際與專業知識的碰撞,并為當地發展建言獻策,切實将個人發展與農村産業緊密結合,以青春活力助力農産發展。
特色産業巧融合 以旅興農正當時
實踐小隊前往武漢東西湖社區石榴紅村,針對當地農旅結合情況開展調研。作為武漢市漢江區域最後一個農村的最後一個街道,石榴紅村仍然保存着農村最天然質樸的面貌,彰顯出當地獨特的人文風采。村民響應農旅結合的号召,采摘園,草莓、藍莓、無花果、羊角蜜……各類水果應有盡有。在走訪農戶的過程中,實踐隊員了解到,草莓是最受歡迎的作物之一。草莓采摘園陳老闆說:“我們的草莓綠色有機,在周邊都很受歡迎。”采用熟客介紹的方式,常有遊客組團采摘并購買瓜果,季末時農戶将遺留的蔬果銷往漢陽的菜市場,基本不會産生滞銷。

石榴紅村由鴉渡、蔡家、八向三個社區組成,依托當地自然特色,社區各有各的“發展妙計”。或是綠色果蔬采摘結合農家樂,農旅結合有聲有色;或是以文促旅,打造親子文旅休閑度假勝地;或是以文帶旅,農旅結合,在發展特色采摘園的基礎上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帶動銷售。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圍繞前期調研收集的發展問題與各區行政人員深入交流,共同探索解決路徑。

這些年來,順應鄉村振興号召,石榴紅區“以旅促農”戰略赢得了初步的勝利。在旅遊采摘的加持下,農戶每畝每年可增收近萬元,新型農業技術和半機械化農業設施的引進,更節約了農業資源,提高了生産效率。
此外,政府還幫助當地農戶拓展線上銷售渠道,引進第三方平台,進行線上宣傳銷售,産品深加工、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也在同步進行,石榴紅村正向打造華中地區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鄉村文旅品牌村落的目标邁進。
助長江經濟 展向陽煙色
實踐隊走進襄陽卷煙廠,對煙草的加工、包裝進行參觀。襄陽卷煙廠始建于1938年,至今已有72年的卷煙生産曆史,生産廠區面積63000平方米,在崗職工1200人,年卷煙生産能力50萬箱以上,年上交稅金16億元以上。企業堅持從嚴治廠、以德興廠的方針,深化内部改革,夯實管理基礎。煙草行業為社會帶來大量社會崗位,為國家帶來收入和社會福利。從種植煙草的農民到賣煙的店鋪這一系生産銷售環節中,幫國家減輕了就業重擔。

實踐小隊還來到樊城區煙草局進行調研。“納稅是煙草局很重要的部分。煙草納稅是國家經濟的重要來源。”财務科了科長向我們介紹,從2015年至今,他們每年都會聯系麥田計劃,準備懶人包,在裡面放上棉衣棉褲手套,還有山區孩子喜歡吃的香菇醬等小零食,捐贈給山區。這樣的活動,僅在2020年因疫情而中斷過一次。他們用這種方式展示了樊城區煙草專賣局的社會責任感。

走進魚米之鄉,共築振興之夢
實踐小隊,走進漢川鄉村養殖戶和養殖合作社、拜訪基層黨員,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
位于孝感市漢川市的叼汊湖享有“漢江明珠”的美譽,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叼汊湖養殖場全方位建設,緻力于打造高質量水産養殖基地。77779193永利官网“青春護農”暑期社會實踐團此次走進漢川市叼汊湖,便是要實地調研,探究當地的“蟹肥魚躍”是如何助力漢川市實現水産養殖産業與旅遊業的深入結合,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鄉村振興路。

實踐團隊首先前往漢川市叼汊湖拜訪當地的個體養殖戶。在當地老鄉的帶領下,實踐團隊成員們參觀了他們的魚塘,與其他養殖業不同的是,魚塘被分成一塊塊的不規則形狀。在當地農業局的技術指導下,采用了“粗放加精養的”養殖模式,每塊水塘養殖的漁業動物都不一樣,有的是武昌魚等魚類,有的是龍蝦,每一小塊水塘養殖單一的一種漁業動物;養殖方式也不一樣,有的是精養,有的是接近自然環境的粗放式養殖。
拜訪完個體養殖戶之後,實踐團隊來到叼汊湖水産養殖服務中心和水産養殖公司,進一步了解了叼汊湖特色水産養殖業的模式和相關的技術問題。

随後,實踐團隊來到叼汊湖國家濕地公園,考察叼汊湖特色水産養殖業與旅遊業的結合情況。在濕地公園的工作人員的介紹下,我們得知,叼汊湖是“蟹肥魚躍、菱荷争豔、岸柳成行、稻花飄香”的“漢江明珠”,是全國最大的内陸封閉型淡水湖泊。叼汊湖占地面積2489.56公頃,現有各類濕地總面積2464.51公頃,濕地率高達98.99%,設有濕地保育區、恢複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及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區。汈汊湖濕地公園是在全面恢複汈汊湖洪泛型湖泊濕地基本水文條件的基礎上,結合江漢平原自然地理條件,依據生态學原理,通過一系列工程及生物措施,逐步恢複并保護汈汊湖野生動植物的自然生境,保護濕地動植物資源;同時,合理利用濕地生物及生态資源,開展一系列與濕地相關的文化保護、科普宣教和生态旅遊活動,将汈汊湖濕地公園建設成長江中下遊區域淺水型湖泊濕地保護與利用的典範。
“走進魚米之鄉,共築振興之夢”,鄉村振興一直在探尋不同的方式,水産養殖産業與旅遊業的深入交融使得叼汊湖水産養殖業産業的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态勢,通過本次的社會實踐,實踐團的成員們也受益匪淺,紛紛表示會更認真鑽研專業知識,為日後投入國家的建設投注自己的一份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