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我校結合工作實際情況,2022年繼續組織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在基層一線中提能力、促就業、助振興。
我院發揮學院專業特點和優勢,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積極申報校級重點團隊1支,學生自行組辦隊伍若幹支。全院950名學生,積極參與實踐,老師與團隊相互配合,深入基層,深入農村開展企業調研、紅色宣講、貧困幫扶等活動。

一、發動階段:精心籌備,積極動員,項目結合課題,理論支撐實踐
6月25日,我院學工部團委向全院學生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2022年大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及校級資助項目》的相關通知,提前半個月對暑期社會實踐進行廣泛動員,并提出了各類注意事項和具體要求。
學院結合自身經濟類專業的特點和優勢,确立了實踐的主題和方向,開展了一個校級立項項目:“走進魚米之鄉,共築振興之夢”孝感漢川養殖業調研與實踐。六個院級重點立項項目:“尋茶覓道,體悟非遺”十堰市非遺文化武當道茶課題研究項目;“五峰養蜂,峰峰緻富”宜昌市五峰縣魚洋關鎮養蜂特色調研與實踐等院級立項項目,以及三個其他團隊項目,積極響應了我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主題實踐階段之一:師生結合,專業互補,“三下鄉”項目帶動鄉鎮經濟發展
校級重點實踐團“走進魚米之鄉,共築振興之夢”課題研究團,利用了湖北籍學生在當地生活的優勢,就地開展實踐活動。
7月22日—7月30日實踐團開始走訪湖北各市區特色農産品企業,研究課題主要為:提前通過各渠道了解水産養殖以及當地旅遊業發展狀況等相關信息,為實地調研奠基。實地考察,參觀養殖場。進一步完善對水産養殖業的認知,整理畝産量、年收入、養殖品種、養殖模式等數據,通過比較彙總數據分析行業優勢與不足,聚焦整體發展态勢。深入供應鍊,走訪餐廳酒樓,了解水産收購與加工過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為水産養殖做宣傳,拓寬水産銷售路徑,推動經濟發展。結合水産養殖區湖泊資源優勢與國家級美譽,提高影響力,助推旅遊業發展,創造新業态新模式,進一步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綜合水産養殖與旅遊業的發展對當地帶來的影響,将實踐過程總結成調研報告,并持續跟進當地發展狀況。


三、主題實踐階段之二:校地結合,遍地開花,遠程指導湖北學生開展社會實踐。
院級重點實踐團“尋茶覓道,體悟非遺”觀察團,研究課題主要為:收集青磚茶産業發展情況有關資料,了解青磚茶産品的經營現狀。 進行實地走訪,了解當地茶葉種植模式、品種規模等具體情況,體驗其生産加工全過程,把握茶廠整體發展情況。線上、線下宣傳該地的特色發展模式,擴大社會影響,結合文創,促進當地旅遊經濟發展;吸引廣大青年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助力。分析青磚茶産業發展和新業态萌發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完成調研報告和論文;長期跟進當地發展,助推産業結構持續升級。其他五項院級重點實踐團也以實際行動體現了此次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的深遠意義。

四、主題實踐階段之三:全院積極響應,實踐覆蓋率達100%
7月6日—8月30期間我院850多名同學自行組隊參加實踐的團隊若幹,确保全院同學社會實踐全覆蓋,讓每一名同學在學習的課餘時間走入社會,把理論用于實踐,再通過實踐反哺理論,豐富自身的閱曆,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五、成果驗收
我院學生積極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共撰寫950份實踐報告,充分宣傳了我校的良好形象,當地黨政部門和人民群衆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今年的活動取得了累累碩果,推動了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的整體發展,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廣大青年學子在實踐中運用理論,再總結實踐經驗反哺理論基礎,增加了才幹,為和諧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了青春和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