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蘇常州,是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是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從1925年起,瞿秋白先後在黨的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在大革命失敗的曆史危機關頭,瞿秋白主持召開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在會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當他遭受王明“左”傾錯誤路線迫害,而無法在黨的領導崗位上繼續工作的時候,他并沒有因困難而退縮,而是很快在文化戰線上打開了新的局面,為中國革命文化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長汀轉移途中被捕,敵人得知他的身份後如獲至寶,采取各種手段對他利誘勸降,但都被他嚴辭拒絕。他對勸降者說:“人愛自己的曆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曆史。”6月18日臨刑前,他神色不變,坦然走向刑場,沿途用俄語唱《國際歌》,還唱《紅軍歌》。到刑場後盤足而坐,回頭微笑着對劊子手說:“此地甚好”,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共産主義萬歲”等口号,飲彈灑血,從容就義。時年36歲。
敵人可以消滅一個革命者的肉體,但是正如魯迅先生指出的那樣:“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為黨為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殺不掉的,是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