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首頁 > 黨群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習近平經濟思想8】新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經濟思想最重要最主要内容
作者:高培勇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3-02-08  發布來源:經濟日報    浏覽次數:

在回顧我們黨圍繞科學判斷經濟形勢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的過程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别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因此,學思踐悟習近平經濟思想,就要以學思踐悟新發展理念為重點,從學思踐悟新發展理念做起。

發展理念與經濟發展的依存關系

新發展理念之所以構成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最重要、最主要内容,首先源于發展理念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依存關系,源于發展理念對經濟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經濟發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最重要的關鍵詞。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始終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曆史進程中的中國是這樣,對于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新征程的中國,這個大邏輯并未改變。隻有把發展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用發展的辦法不斷壯大綜合實力,才能辦好自己的事,為化解各類風險挑戰提供更為強大的物質支撐,朝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标不斷前進。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作為發展思路、發展方式、發展着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在内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的形勢下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及時調整發展理念,就在于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戰略指引。

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複雜的大系統,必須有一個管總的要求,做到方向一緻、标準統一。作為統領發展的總綱要和大邏輯,發展理念不僅要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而且要闡明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問題。作為統領發展的指揮棒和紅綠燈,發展理念不僅要為未來發展圖景作出頂層設計,而且要回答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新時代新征程,必須立足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更加突出發展理念對于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

新發展理念對于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

習近平經濟思想源于實踐,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具有鮮明的實踐性。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深刻總結國内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深刻分析國内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換言之,新發展理念是立足中國經濟發展實踐、奔着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問題而去的。

2015年10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就在于強調新發展理念對于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把新發展理念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就是要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讓協調成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内在要求,讓綠色成為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讓開放成為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讓共享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進一步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每一條都對應着中國經濟發展的短闆弱項,圍繞發展動力、發展不平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内外聯動、社會公平正義等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着力點而一一展開。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必須正确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産生活環境;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内外聯動問題,必須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擴大開放推進改革發展;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必須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再進一步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經濟建設領域的重要任務就是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高度耦合、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必須統一貫徹。隻有将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具有内在聯系的集合體貫穿于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才能使各方面形成合力,相互貫通、相互促進。隻有對不适應、不适合新發展理念的認識立即調整,對不适應、不适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行為堅決糾正,對不适應、不适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做法徹底摒棄,才能更好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

新發展理念與時俱進的理論特質

習近平經濟思想既源于實踐,又随着實踐的變化、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創新、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新發展理念的内涵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告訴我們,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新發展理念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特質,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立足于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在準确分析新發展階段相對于既往變化的基礎上認識和升華。其中,就包括對于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和升華。

新發展理念既是因應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變化而形成,那麼,面對進入新發展階段所發生的一系列新的深刻變化,不僅新發展理念要與時俱進,而且,對于新發展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也要與時俱進。

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從“準确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曆史高度提出“全黨必須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就在于強調新發展理念的與時俱進性,讓新發展理念随着目标、環境、機遇挑戰等方面的深刻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

比如,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标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所确立的更高發展目标。面對發展目标的階梯式遞進,謀劃和推進經濟發展,必須充分考慮我國發展面臨的新的曆史特點,圍繞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戰略、新的舉措。

新發展階段必須完整、準确、全面地把握新發展理念的價值取向、方法論和内涵邊界,堅持從三個維度系統把握新發展理念——從根本宗旨把握、從問題導向把握、從憂患意識把握。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就是要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作為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跟着問題走、奔着問題去,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就是要把握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從統籌發展和安全出發,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又如,進入新發展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進入關鍵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不穩定性、不确定性顯著增加。面對發展環境的深刻複雜變化,謀劃和推進經濟發展,必須深入分析國際國内形勢,着力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發展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新發展階段必須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因此,“更為安全”被添加至“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目标中,原有的“四更”擴展為“五更”,從而形成了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的全新表述。2022年4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圍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

再如,新發展階段雖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無論機遇還是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不僅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複雜,而且把握機遇和識别風險挑戰的難度明顯加大。面對新形勢、新變化,謀劃和推進經濟發展,必須科學把握我國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新發展理念的理解要不斷深化,舉措要更加精準務實,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質上就是為了破解發展難題、提升發展質量、厚植發展優勢而提出的,就是奔着解決發展質量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而去的。因而,必須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以更加精準務實的行動,解決好質的問題,提高發展質量,确保新發展理念落地、落實、落細,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既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展現。

隻有結合新的實踐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善于用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指導新的實踐,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指導原則的新發展理念,才能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