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了重要指示,強調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内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凝聚強大力量。
推進雷鋒精神内涵的時代化
雷鋒精神在60年的發展中,之所以依然保持着足夠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精神内涵始終與時俱進,并在這一過程中将國家意識形态建設需要、社會道德建設需要和公民個體人生價值實現的需要緊密相融。以史為鑒,推動雷鋒精神内涵的時代化發展,要繼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挖掘雷鋒精神中豐富的民族文化基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雷鋒精神中愛國敬業、服務人民、勤儉節約、銳意進取等精神内涵與中華傳統美德一脈相承。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雷鋒等人“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充分挖掘雷鋒精神中蘊含的民族文化基因,不僅能夠用民族文化厚其底蘊、豐其根基,也能夠實現革命道德與中華傳統美德在雷鋒精神這一載體标識上融合互通,實現社會主義文化資源的整合。
第二,推動雷鋒精神與當代公民道德建設相融相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确規定,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主要着力點。在60年的發展曆程中,服務人民、奉獻集體始終是雷鋒精神的核心,雷鋒文明禮貌的社會公德,兢兢業業的職業道德,和睦互助的家庭美德,律己自強的個人品德,與當代公民道德建設同音共律。同時,當代公民道德建設中所強調的築牢理想信念之基、弘揚時代精神等内容,在雷鋒事迹中都有體現,并有進一步挖掘的空間。
第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當代雷鋒精神的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其中,社會層面的價值觀是連接國家與個人、必須且關鍵的中間環節。回望過去,雷鋒精神起源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當時更多是對國家層面目标的觀照;其内涵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得以拓展,增加了對個體人生價值的關切。而對雷鋒精神的闡釋挖掘在社會價值維度還較為薄弱。展望未來,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對雷鋒精神中社會價值維度的闡發,推動雷鋒精神在新時代條件下繼續發展。
推動雷鋒精神踐行策略的多元化
新時代推動雷鋒精神的廣泛踐行,需要在參與主體、踐行場域和實踐形式上采取更多創新策略。
第一,充分調動不同群體的參與熱情。新時代人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僅靠政府難免在力量上捉襟見肘,必須充分依靠人民,并重點調動好黨員幹部、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積極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征程上傳承雷鋒精神,要更好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中國共産黨黨員已超過9600萬,通過落實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等制度,推動黨内帶黨外、黨員帶群衆。在繼續發揮好青年學雷鋒主力軍作用的同時,着力引導中小學生加強學雷鋒志願服務認知,積極搭建各類實踐平台,使學雷鋒志願服務從小就成為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化作經常。此外,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今後較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2021年《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确指出,要“引導老年人以志願服務形式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民事調解、文教衛生等活動”,積極應對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同時滿足老年人老有所為的價值需求。
第二,完善雷鋒精神踐行的多樣場域。既要通過制度化建設完善村鎮、社區和學校這三大傳統場域,也要不斷開辟新的活動場域。近年來,在中央統籌推動之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縣、鄉鎮、村陸續建立,以志願服務為基本方式整合基層公共服務資源,逐步建立起一支群衆身邊的志願者隊伍,激發起了村鎮志願服務的内生動力。在城市社區,學雷鋒志願服務借助黨群服務中心的建設而如火如荼地展開,形成了以居委會為組織核心、社區黨員為主體、吸納全體社區成員廣泛加入的隊伍力量。與此同時,公共文化設施志願服務站點、國有企事業單位内部黨群服務中心等新的場域不斷被開辟,這些新場域在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以點帶面,發揮了示範性力量。
第三,創新學雷鋒志願服務的實踐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随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對于高品質生活、社會參與、完善自身等需求日益迫切,學雷鋒志願服務在滿足人們需求上也呈現出從“托底”到“拔高”、由千篇一律到小衆化個性化的轉變趨勢。在組織方面,以共青團系統為主體、以各類黨政機關和群團組織為重要力量的垂直化組織形式,盡管能夠動員廣大力量參與其中,保障群衆“托底”性需求,但是在應對小衆化個性化需求上則略顯靈活性不足。新時代學雷鋒志願服務應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以項目為中心構建起扁平化組織形式。
實現雷鋒精神作用格局的立體化
新征程上繼續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還需要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服務黨和國家建設大局中,立體化拓寬雷鋒精神的影響。
推動雷鋒精神影響向“深”裡發展,與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相融相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要豐富人民精神世界。重視精神的力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共同要求,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看來,通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精神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的力量;中華傳統文化同樣重視精神生活,倡導追求精神境界。同時應看到,滿足精神需要、追求更高層次精神生活,是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動力。用雷鋒精神啟智潤心,引導人民樹立通過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積極觀念,能夠激發起人民的主人翁意識,進而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力量。
推動雷鋒精神影響向“廣”裡發展,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相輔相成。當前中國面臨“強起來”的曆史任務,這既要求經濟、科技和軍事等硬實力的“強”,也要求文化軟實力的“強”,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争奪發展制高點、道義制高點的關鍵所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道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雷鋒以其親民的形象和待人接物的溫暖方式,已經赢得了許多外國友人的認同,雷鋒精神中的集體主義與西方文化的共同體意識、雷鋒精神中強烈的主體能動性與西方文化中個體主義有着一定的共通之處,都表征着人類朝向更美好社會的一種努力。這種特質有助于降低國際文化傳播阻力,提升中華文化親和力。
推動雷鋒精神影響向“高”裡發展,與人類文明新形态構建相契相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人類文明新形态批判超越了資本主義文明形态,其之所以能夠達到這一高度,就在于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雷鋒精神中蘊含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是“人民至上”理念在實踐中的具體化。推動雷鋒精神服務于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構建,既能促使人類文明新形态有着具體生動的實踐表現,也有助于雷鋒精神不斷深化時代内涵,煥發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