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首頁 > 黨群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主題教育|每周一學】為什麼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
作者: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3-04-17  發布來源:77779193永利官网    浏覽次數:

2012年11月15日11時53分,迎着衆人期待的目光,新當選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熱烈的掌聲中步入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親切地向在場的500多位中外記者揮手緻意。在這萬衆矚目的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10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實際行動生動踐行這一鄭重承諾,聽民聲、察民情、彙民智、解民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新進展。

·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标

我們黨自誕生以來,無論革命、建設、改革,一切奮鬥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經過長期艱苦奮鬥,中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20年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萬多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現行标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中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複返了。

·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适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人民群衆基本生活需求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補齊的短闆,老百姓看病難、上學難、就業難、住房難等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依然存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現實之間還存在差距,還遠沒有達到充分滿足的地步。以前我們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我們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不斷提高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

·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鍵要靠發展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沒有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沒有紮紮實實的發展成果,美好生活就是空中樓閣。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解決群衆“急難愁盼”的問題。必須毫不動搖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着力推進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向着這個目标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

美好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天上不會掉餡餅,美好生活不會憑空來,隻有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做到一時一事并不難,難的是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我們要永遠保持共産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