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的主人公叫“林佳佳”,是我帶的22級金融學新生。
今年熱得比以往更加煎熬。幸運的是,在這個夏天,我成了紡大一員,從事我喜愛的輔導員工作。從工科女轉型學生思政,加上剛成為二胎媽媽,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撲面而來。

為了盡快和我的萌新們“混熟”,讓他們早點适應大學生活,我早早開啟了網絡迎新,想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學生一起成長。随着一封封錄取通知書飛向天南海北,我期盼着萌新們像小魚兒一樣遊入“經心為你”QQ群。從7月24日起,關注群成了我的日常,幾分鐘不打開看一眼就覺得少了什麼。
時間久了,我發現一位叫林佳佳的同學話不多、比較沉默,甚至在8月24日這一天悄無聲息地退了群,一種不祥的預感在我腦海閃現。
我迅速找來她的錄取信息,撥通了電話,但一直沒人接,我想,可能是陌生電話的緣故吧。當看到她家就住江夏時,我決定,親自去她家看看。說幹就幹,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并帶上了學校書簽和優秀校友介紹。
門開的一刹那,佳佳臉上寫滿了疑問,當得知我就是輔導員時,她和家人十分意外。在媽媽的督促下,佳佳很不情願地向我敞開了心扉。原來,她高考數學發揮失常,僅考了75分,被靠後的志願錄取到我校,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未來的迷茫與擔憂,經過一段時間的再三猶豫,毅然決定複讀,而退出了群。
我細心地為佳佳介紹了金融專業的核心課程、豐富的實習實踐和文體活動以及畢業去向,半個小時過去,佳佳的眼神變得柔和起來。當她聽到月面國旗、天問一号着陸裝置等“高大上”的詞,和湖北省屬高校唯一自主培養出的院士徐衛林就出自紡大時,佳佳的問題變得多了起來。
看到這裡,我知道我的努力起到了成效。我告訴佳佳,複讀存在很大的變數,有不少人甚至考得不如第一年好,何況在大學,隻要自己踏實肯學,仍可以考取名校研究生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目前,學校正在申請推免資格和博士點,打通本、碩、博深造通道,未來必将大有可為。
婉拒了共進午餐的好意,我急着往家趕,步子比來時輕松了許多。推開家門,孩子剛剛睡去,看着他乖巧的小臉,既感動于愛人對我工作的支持,又有些許對孩子的愧疚。
還沒來得及喝口水,手機驟然響起,是佳佳的電話,我心頭一緊。
原來,在我離開之後,他們緊急召開了“家庭會議”,看到學校發展前景和與冒着酷暑家訪的老師,全家首次在入學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在簡單問我幾個無關痛癢的小問題後,佳佳挂斷了電話,我想,她是想感謝我,看看我安全到家了沒有,我沒有戳破她這個“小秘密”。
不久後,QQ群閃動了進群申請,我迅速地點了“同意”。
今年,學院新生報到率達98.4%,創近5年新高。我想,一個學生雖然隻是1/310,但他們卻是整個家庭和我的100%,我們始終是一“佳”人。
如果很多孩子放棄入學,不但他們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我們輔導員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就是我們工作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