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故事

首頁 > 黨群工作 > 黨員故事 > 正文
黨代表風采10| 範曉霞:把“起重機械”扛在肩上,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裡
作者:範曉霞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2-10-10  發布來源:湖北廣電    浏覽次數:

   黨代表風采

講述人:二十大黨代表 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 範曉霞

我叫範曉霞,今年45歲,進入三六重工19年,我的研發工作從不存在“朝九晚五”,沒有三頭六臂,就當“拼命三娘”。

“拼”字當頭,開辟國内首創

我來自工人家庭,小時候看着父母每天辛苦工作,就萌發了一個心願:如果能發明一些先進實用的機器,讓工人輕松一點,該多好啊。

2003年,三六重工成立,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的我成為公司的第一批技術員。從此,我開始了輾轉于試驗台、車間、資料室,每天與“鐵疙瘩”打交道的生活。這個行業的特點是非标定制,沒有标準、沒有成品,一切都要按照客戶要求量身定制,幾乎從不生産“重樣”的産品,一年到頭,我都處于研發、出差相互穿插的狀态。

2012年,我遭遇了研發生涯最大的挑戰。當時世界500強之一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集團下了一份訂單,要求産品在停電時能提升16噸重物。簡單來說,就是在沒有電的情況下,需要把相當于10輛小車的重物提升到7層樓頂。當時國内産品僅能做到手動下降功能,德國客戶要求的産品是用在巴西的CSA焦化項目上,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一旦煙氣超标極易引發爆炸等安全事故。同行廠家生産了68台産品運到巴西,安裝調試後通過不了驗收全部作報廢處理。

時間緊、難度大,産品涉及的技術遠遠超出三六重工當時的技術積累,但這極高的難度反而燃起了我的鬥志。不蒸饅頭争口氣,項目再難也要拿下,三個月裡,我率領技術團隊日日加班到淩晨,攻破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題,終于完成了定型生産。

還記得模拟試驗那天,武漢正下着大雪,20多米高的試驗台搭在江邊,在刺骨的江風中,我和安裝工人一次次攀上高台調試,直到深夜試驗成功,德國監理露出滿意笑容的那一刻,堵在心頭的那一口氣總算洩了出來。

我們在國内首創的斷電自動控制技術取得了2項專利授權,這個産品至今還在巴西項目上安全使用。

鑽勁開道,填補行業空白

2017年,我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了國内最大的46°爬坡檢查車産品。此前國内隻做過爬27°坡的産品,沒有同類産品的經驗可以借鑒,因為産品要用在四十多米的高空,運行軌道是46°類似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光溜溜的鋼軌,在弧面鋼軌停車一旦出現下溜,輕則無法正常使用,重則車毀人傷。

通過多次爆曬、冷凍、強度破壞等試驗,克服了輪子開裂、橡膠與鋼輪脫膠等各種難題,我們最終研制出了符合設計要求的車輪。到了最關鍵的淋水爬坡模拟試驗時,客戶中車集團株洲時代公司的總助、設計、質量三位老總齊聚現場,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當檢查車穩穩爬上坡頂,并實現了自動調平功能,客戶豎起了大姆指:“你用你們的專業創新了我的固有認知”。這個産品目前已取得6項專利授權,替代了德國的進口産品,占領了國内同類産品50%的市場份額,用創新突破常規、刷新認知便是我的畢生所求。

技術報國,服務家鄉

自從開啟工匠生涯,我就像上了高速路的汽車,前後都是飛馳的同伴,盡管很累,但充實又快樂。當選二十大黨代表,是對我們民營企業技術工人最大的認可,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榮耀的時刻!我将把這份榮耀化為責任,用幹勁、闖勁、鑽勁帶動更多的職工,一起為實現中國夢而不畏險阻、勇毅前行!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