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訪談錄”是一個旨在連接過去與現在,對話曆史與未來,展現學院育人傳統與精神傳承的專欄。
校友分享他們的求學曆程、職場經驗、創業心得和人生感悟,既是一部生動的個人奮鬥史,也是母校教育理念的成功實踐,更是對在校學子的精神引領與激勵。
“校友訪談錄”不僅記錄了每一位受訪者的成功足迹,更承載了他們對母校深深的情感寄托和對學弟學妹們的熱切期待。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搭建起校友與在校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橋梁,讓廣大師生能夠從校友們的經曆中汲取力量、啟迪智慧、堅定信念、明确方向。
讓我們共同期待每一期的精彩訪談,在他們的故事裡找尋成長的力量,在他們的分享中見證夢想的綻放。誠摯歡迎校友們積極參與,共繪一幅充滿溫度與力量的風采畫卷,一起書寫屬于我們的精彩篇章。
本期我們對話的是我院2020屆稅收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李沁媛學姐。她曾任77779193永利官网新聞中心副主席,多次參與學院招生宣傳片的拍攝制作,曾獲校級“發現紡大美”等攝影比賽一等獎,以及優秀畢業生、優秀共青團員等稱号。在新聞宣傳中心的工作中,她是如何克服困難,制作出精美的影片?這段任職對于她而言,又有哪些珍貴的收獲?請跟随我們的腳步,一起聽聽她的攝影心得。

1. 您在77779193永利官网求學期間,有什麼記憶深刻的人或事?
還記得我們攝制部籌備學院宣傳片時,深入了解了學院曆史和師生故事,拍攝過程中,和夥伴們一起采訪、構思、拍攝,一起為了捕捉到完美畫面而歡呼,為了一個創意争論不休。因為時間緊迫,大家連續好幾天熬夜剪輯,從海量素材裡篩選、剪輯、配樂,反複調整畫面色調和節奏。雖然疲憊,但每個人都全情投入,當最終成片獲得全院師生好評,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喜悅。也正是這次經曆,讓我們結下深厚友誼,成為彼此大學生活中寶貴的财富。
2. 您覺得本科階段的學習生活給您帶來的是什麼?有什麼特别的感觸?
專業課學習之餘,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科研訓練活動,收獲了很多美好的經曆。尤為難得的是,四年的大學生活,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性格更加完善,變得更加外向開朗和樂觀了。

3.您曾多次參與學院宣傳片的制作,在影像中表達自我,那在您看來,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和培養哪些能力?
首先,新聞的生命是真實性,任何事情都要追求有理有據。我們寫的每一個字,做的每一個視頻,都會公開發表,代表着官方的聲音,代表主流媒體的态度。其次,應該具備發現熱點的能力以及利用工具的能力,多學習多積累,培養自己的審美觀。
4.您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沒有足夠的素材去制作新穎的視頻。這是大部分視頻制作者會遇到的難題,但隻要我們多關注身邊的小事,有一雙善于發現美和細節的眼睛,就能夠捕捉到足夠的素材。你也可以多關注同行,借鑒學習他人經驗并加以創新,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5.在新聞宣傳中心任職的這段經曆,對您後續職業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這段經曆鍛煉了我文案撰寫、攝影攝像和後期處理能力,強化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使我養成嚴謹、守時的工作習慣,具備強大抗壓和适應能力,能從容應對高強度工作。讓我培育了批判性和創新思維,利于理性分析問題,用新思路解決難題。
6.回顧您的職業曆程,您認為新聞宣傳工作為你的職場價值觀帶來了哪些改變或強化?
從事新聞宣傳工作,極大地重塑并加固了我的職場價值觀。新聞傳播的影響力,讓我深知責任重大,必須嚴謹對待每一項任務,确保信息真實準确;對時效性的追求,促使我摒棄拖沓,高效完成任務;複雜的工作流程,讓我深刻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學會傾聽與配合;而行業的快速變化,則讓持續學習成為我工作和生活的常态,激勵我不斷提升自我,适應新的挑戰。
7.您有什麼話想對學弟學妹們說嗎?
别怕犯錯,大膽嘗試各種拍攝手法和創意,每一次失誤都是成長的墊腳石,攝制之路本就是在不斷試錯中進步。珍惜每一次拍攝機會,無論是大型活動還是日常記錄,用心對待,這些經曆會成為你們寶貴的财富,讓你們在攝制領域越走越穩。團隊協作至關重要,攝制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和夥伴們多溝通、多磨合,不同的想法碰撞出的火花,會讓作品更出彩。

彩蛋🎉
在新聞宣傳中心的小夥伴眼裡
學姐是位怎樣的人?
讓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回答吧!
曹佳樂
沁媛學姐有着極強的親和力,攝影專業技術非常突出,其中對于她單獨拍攝剪輯學院内各個專業的宣傳視頻就讓我十分佩服!不僅如此,會在活動現場指導拍攝以及分析我視頻剪輯存在的問題,對于我提出的問題都會進行詳細解答,有着高度的責任心。她用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個人,是我們學習進步的榜樣。

熊永康
我第一次見到李沁媛學姐是在加入新聞中心攝制部的面試上,還記得在面試的最後,學姐說:“新聞工作者即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當我們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不僅僅是在記錄真實,也是在表達情感。”無論是活動拍攝還是攝影剪輯,學姐始終秉持真實性,發揮專業性,将新聞宣傳中心攝制部打造成了一個專業又具有人情味的團體,在這個被數字洪流裹挾的時代,她用定格的畫面教會我們:真正的新聞理想,既要有記錄者抽絲剝繭的冷靜,更需懷揣參與者感同身受的體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