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首頁 > 黨群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科學精神談4】王磊:政策支持使我挑戰“無人區”底氣十足
作者:學習強國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2-12-04  發布來源:學習強國    浏覽次數:

“十年來,國家對科研人員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明晰的導向、正确的路徑,使我做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越來越足。”說起國家對科技人才的政策激勵,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教授、陝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院長王磊頗為感慨。

這與他的特殊經曆密切相關。與王磊的談話,總是離不開膜分離技術。這是一種以分離膜為核心,進行分離、濃縮和提純物質的新興技術。其不僅有分離、濃縮、純化和精制等功能,還具有高效、節能、環保等特性。

在日本留學期間,王磊曾參與全世界最大的膜技術科研計劃,見識到了該技術在生物醫藥、環保化工、新能源和水處理等領域的巨大潛力。

2002年,王磊學成歸來,依托高校優勢學科,組建了膜分離技術創新團隊。團隊組建伊始,就堅持不把論文發表、專利申報作為科學研究的重點,而是盡可能地把專利成果轉化為生産技術,解決行業實際需求。

針對西北地區水資源匮乏、水質污染以及鹽湖中稀缺資源豐富的特點,團隊重點研發高性能超濾、微濾、納濾、正滲透等分離膜産品與設備,并在水質淨化、深度再生、資源回收及醫療器械等領域拓展應用。2012年,團隊成果在蘇州轉化,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突出。

“當時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做成果轉化,号召不要讓學術成果停留在實驗室,要将其落地,對經濟主戰場作貢獻。”王磊說,但具體該怎麼轉,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

2015年,全國人大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6年,國務院印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幹規定》,比較系統明确地放開了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科研自主權。

“正是這些政策給了我挑戰‘無人區’的底氣。”王磊說,成果轉化最關鍵的一點是專利技術作價。上述政策對科技成果的歸屬做了明晰的界定,多少分配給科研團隊,多少給科研院所平台,這樣後續成果轉化就沒有知識産權的問題,讓科研人員不再有後顧之憂。

如今,新能源汽車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但鮮有人去想,新能源汽車中大量使用的锂電池中的锂從何而來。事實上,全球70%以上的锂都提取自富含礦物質的鹽湖。

為把國家“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2017年,在陝西省科技廳的支持下,王磊團隊組建了陝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圍繞膜分離科學和技術進行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為産業化提供共性技術平台。

當年9月,王磊帶領團隊在青海冷湖“無人區”建設了第一個中試站。12月,中試生産線順利投産,将以傳統方法提取碳酸锂的成本降低了一半以上,經濟性、環保性均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我國有價貴金屬開發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長期實踐證明,王磊團隊實現從原始創新到産業化發展的跨越,其關鍵在于“研究院+有限公司+種子基金”的創新鍊、産業鍊深度融合模式。在王磊看來,以往理論驗證、中試、資金、市場化等環節都相對獨立,需要來回協調,不确定性高,不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緻市場化失敗,這也是創新鍊到産業鍊轉化最困難的地方。經過反複摸索,他們成功打通了這些環節。

短短5年間,王磊率領團隊孵化的企業——西安金藏膜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解決了從鹽湖鹵水中提取貴金屬的關鍵技術問題,在青海省冷湖、柴旦、格爾木等地建成多個碳酸锂生産線,使锂的提取成本大幅降低。核心技術的價值在市場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不僅如此,創新鍊帶動産業鍊,産業鍊反哺創新鍊,在這一鍊條上,團隊培養出碩士、博士創新型人才近200名,更多人才迅速成長,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管理等完備的人才體系,科研人員的成就感、獲得感大大增強。

“未來,我們将繼續堅持‘四個面向’,緊密結合世界高分子膜材料發展趨勢,加強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産業合作,建立一批産學研創新基地,用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争取作出更大貢獻。”王磊說。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