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首頁 > 黨群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習近平經濟思想19】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四個突出導向
作者:張興祥、洪永淼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3-02-19  發布來源:《前線》雜志    浏覽次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持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結晶——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對在新時代如何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作出了開創性的理論闡述,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經濟發展實際相結合而實現的理論飛躍。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四個突出特征: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突出問題意識、突出頂層設計和突出創新驅動。這四個特征體現了鮮明的理論特質與品格,是我們深入理解、準确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關鍵所在。

突出以人民為中心

一百多年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直是中國共産黨的價值尺度、價值軸心和價值追求,而習近平總書記從思想源頭上進一步明确了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價值取向。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論斷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居于基礎性、統領性的突出位置,貫穿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靈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堅持黨的領導互為支撐、互為補充、互為促進,二者并行不悖,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

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很多原創性的經濟理念和經濟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民心”“人心”,詞語雖有分别,但内涵其實是一緻的,均指向以人民為中心。緊扣民生這個最大的政治,将其作為經濟發展的着力點,黨的執政就有本可依、有章可循。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上述重要論述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到了新的曆史高度,是從“四史”中提煉出來的、富有思想穿透力的哲理話語。以共享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還把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聯系起來,突出其背後的政治邏輯,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衆所周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世界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實現共同富裕問題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證。2021年中國宣告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當然,實現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久久為功,才能善作善成。在新的曆史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基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來确定黨的奮鬥目标,把人民幸福作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重要内涵之一,并提出分階段、漸進式推進的發展思路。人民是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價值主體和曆史主體。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是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有力的诠釋。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引領下,我們黨及時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曆史經驗,對經濟發展路徑取向做了相應調整:鑒于外延式、粗放型增長不可持續,在經濟增速與發展質量問題上,更加注重内涵式高質量發展;鑒于收入分配存在格局失衡和秩序失範現象,在效率與公平問題上,更加注重公平;鑒于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在先富與共同富裕問題上,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顯然,這是一種發展語境的曆史性轉換。

突出問題意識

馬克思曾指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号,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态的最實際的呼聲。”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問題,隻有把問題解決了,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毛澤東也指出:“什麼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以《問題就是時代的口号》為題,陳述自己的獨到見解。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問題又是什麼呢?顯然,問題就是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對稱、不均衡、不充分、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矛盾,這些矛盾彙集成一股強大的推力,倒逼着改革提速。所謂問題,顯然與國家前途命運、民族偉大複興、人民幸福安康、社會長治久安息息相關,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國之大者”。隻有心懷“國之大者”,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學會從政治高度思考問題、理解國家大政方針,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問題是理論的起點,也是創新理論的動力之源。突出問題意識,強調問題導向,才能找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不管是理念層面、方略層面還是實踐層面,不管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是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經濟思想無不是直面現實,着眼于破解難題、攻克難關,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而展開的,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以新發展理念為例,創新注重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協調注重的是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注重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注重的是發展内外聯動問題,共享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每一種發展理念都對應着現實中的具體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從思想與問題的關系看,習近平經濟思想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當代中國現實問題過程中不斷發展完善。思想因問題而生,問題因思想而解,二者互為表裡,相互促進。

突出頂層設計

中國改革開放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曆史性創舉,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參照,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隻能“摸着石頭過河”。然而,随着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呈現,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多,單靠“摸着石頭過河”的改革模式,已難以有效應對錯綜複雜的局面。為了克服“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補,必然要求在改革中強化頂層設計。改革是一個漸進式的曆史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還在不斷發展完善中。中國還有巨大的改革紅利可以釋放,包括制度紅利、人力資源紅利、國家科技創新紅利、新型城鎮化發展紅利、區域均衡發展紅利等,但如何将這些潛在的紅利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需要加強頂層設計。

全面深化改革面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更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把頂層設計置于統籌全局的高度來審視:“所謂頂層設計,就是要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态體制作出統籌設計,加強對各項改革關聯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促進。”具體而言,就是通過頂層設計,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曆史經驗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摸着石頭過河”與“加強頂層設計”的辯證關系,指出:“摸着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總攬全局,親力親為謀劃領導改革工作,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為推動全方位改革開放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作為新一輪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師,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以及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一系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部署上,都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例如,2016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把住頂層設計和路線圖,注重改革舉措配套組合,使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向中心目标靠攏。特别是同一領域改革舉措要注意前後呼應、相互配合、形成整體。”頂層設計是我們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樞紐。

突出創新驅動

在改革開放相當長一段時期内,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要素驅動。随着時間的推移,要素的規模驅動效應日益減弱,難以支撐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新發展階段,必須加快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特别是在新工業革命背景下,創新模式已發生重大變化,全球創新版圖正在加速重構,科技創新成為各國實現經濟再平衡、打造國家競争新優勢的核心,進而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競争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在新發展理念中,創新居于首位。毫無疑問,創新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的理論闡釋,秉持的是全面創新觀。他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理論創新是全面創新的基礎。理論是系統化的理性認識,而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要使黨和國家事業不停頓,首先要确保理論創新不能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經濟思想就是回答上述時代之問的重大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是全面創新的保障。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行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方位對外開放,突破口在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貿試驗區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力争取得更多可複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科技創新是全面創新的引擎。為了在全球科技競争中掌握戰略主動,黨中央及時作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進入21世紀,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大國博弈必将圍繞科技制高點展開激烈的争奪。因此,必須緊緊圍繞經濟競争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進行超前謀劃、超前部署,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在科技創新上力争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實現“彎道超車”,占領全球科技制高點。文化創新是全面創新的源泉。經濟是文化的基礎,但文化又反作用于經濟。随着人們對文化産品需求的增加,文化因素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經濟與文化的結合日益緊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目的是激發全民族的創新力量和創造活力,創作生産更多的文化産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