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首頁 > 黨群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習近平經濟思想20】全面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和豐富内涵
作者:趙春雨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3-02-20  發布來源:山西日報    浏覽次數: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經濟領域的重大理論成果,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理論和實踐創新的集大成,是新時代指導我國經濟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直面新時代的新目标新問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并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廣闊的時代背景、深厚的理論淵源和堅實的實踐基礎,蘊含着堅定的理想信念、鮮明的人民立場、宏大的全球視野,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科學完整、邏輯嚴密、系統化的科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中國共産黨曆來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指導經濟工作的同時,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科學理論。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适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性和創造性的理論成果,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特别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深刻洞見,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重要原創性貢獻。

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識論和方法論相統一。偉大的時代召喚新的思想,豐厚的實踐孕育科學的理論。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共産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成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在經濟領域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經濟思想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成就和曆史經驗進行全面分析和系統總結,對關系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邃思考和科學研究,在繼承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深入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核心目标、重點任務,強調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經濟思想系統性地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根本立場、曆史方位、指導原則、主題主線、根本動力、戰略舉措、工作方法等基本問題,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

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地闡釋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的曆史條件下,習近平經濟思想以豐富的理論内涵、堅實的實踐基礎,宏大的全球視野,指導着我國經濟發展新實踐,全面涵蓋了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經濟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做好經濟工作是黨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黨中央必須對經濟工作負總責、實施全面領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政治制度的優勢。做好經濟工作,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是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優勢所在、關鍵所在、根本所在。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工作的體制機制,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發揮人民主體作用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要統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确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榄型分配結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紮實邁進。

進入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曆史方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的大跨越,要正确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曆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确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之後,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這标志着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曆史性跨越的新階段。新發展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新階段。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是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複雜,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主動迎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風險挑戰,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堅持新發展理念,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新發展理念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注重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内在要求,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注重解決發展内外聯動的問題;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堅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指導原則,具有很強的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必須貫穿經濟活動全過程,要完整把握、準确理解、全面落實。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别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發展階段要着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曆史任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從根本上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适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的必然選擇。要堅持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依托國内大市場優勢,加快培育完整内需體系。要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争新優勢,進一步實現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鮮明主題。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曆史性變化,解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必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着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标,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争力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煥發新活力、邁上新台階。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産力發展水平相适應,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科學宏觀調控,有效政府治理,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産權保護制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法依規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上判斷得準确,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赢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我們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赢得主動,要在新的偉大鬥争中赢得勝利,就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統籌規劃、頂層設計、科學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産業振興,而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振興的各項政策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整個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戰略舉措。”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全面塑造我國發展新優勢。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好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錨定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人才強國遠景目标,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下大力氣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着力點。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也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要靠我們的經濟競争力;經濟競争力,還是要抓實體經濟”。像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要想強大,必須靠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在手裡,要着力振興實體經濟。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國制造業規模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清醒認識到,同世界工業強國相比,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我國産業基礎和産業鍊脆弱問題仍相當突出,必須加快補上這一短闆。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制造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要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數字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推進數字産業化。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産業升級,推進産業數字化。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交通、水利、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不斷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寶。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标識。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僅要堅持,而且要更好堅持。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僅不會關閉,而且會越開越大。要堅定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務實合作,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發展。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要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既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态平衡,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确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确保産業鍊供應鍊穩定安全,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确保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确保生态環境安全,統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這條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到經濟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與動态平衡,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堅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确的戰略需要正确的策略來落實,策略是在戰略指導下為戰略服務的。要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在推動經濟工作中,必須注重策略方法,堅持正确的方法論,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提高工作藝術和管理水平,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科學的方法,紮實穩妥做好各項工作。要堅持運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論,增強戰略思維、曆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目标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不斷提高經濟治理能力和水平、開創新時代經濟工作新局面。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