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分析和系統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成就和曆史經驗,深邃思考和科學把握關系新時代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繼承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引領未來的科學理論,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财富,為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須深刻把握、長期堅持、全面落實。
深刻領悟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意義
一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成果。我們黨曆來高度重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學習研究運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創造性提出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新發展格局等新的重大理論成果,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為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重要原創性貢獻。
二是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獨立探索适合國情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相結合,圍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就社會主義生産目的、所有制、分配制度、經濟體制改革等重大問題展開深入探索和實踐,形成了許多重要理論成果,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際,在繼承和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根本立場、指導原則、路徑選擇、鮮明主題、戰略舉措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特别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深刻認識,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
三是提供了指引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經濟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曆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廣闊時代背景、深厚理論淵源和堅實實踐基礎,是指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下,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台階,續寫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迹”。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變化。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确保我國經濟發展行穩緻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認真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基本内容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在總結經驗、指導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總結了我們黨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指導經濟發展實踐所形成的新的理論成果。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内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讨班上,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重大理論和理念。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完整、内涵豐富、博大精深,我們要不斷深化對這一思想精神實質、核心要義和豐富内涵的認識。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政治制度的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着正确方向發展,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品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衆根本利益。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正确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曆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确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曆史性跨越的新階段,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階段。要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堅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充分發揮繼續發展的戰略性有利條件,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堅持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發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聯系的集合體,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内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完整、準确、全面貫徹。
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适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穿透循環堵點、消除瓶頸制約;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堅持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托國内市場實現良性循環,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内市場。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強大的國内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在激烈國際競争中的強大競争力、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強大推動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着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适應需求結構變化,實現高水平供需平衡。
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産力發展水平相适應。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設高标準市場體系,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部署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戰略是從全局、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關系全局、事關長遠的問題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實施一系列重大發展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完善城市化戰略,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态推進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也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要靠經濟競争力;經濟競争力,還是要抓實體經濟。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産業基礎能力、産業鍊現代化水平,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根本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争力。
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标識。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要樹立全球視野,全面謀劃全方位對外開放大戰略,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态走向世界,堅定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地落實,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發展。
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要強化風險意識,常觀大勢、常思大局,力争把可能帶來重大風險的隐患發現和處置于萌芽狀态。統籌推進各領域安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确保産業鍊供應鍊穩定安全,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保障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确保生态環境安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不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堅持系統觀念,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運用辯證法,提高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能力。堅持目标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既要以目标為着眼點,在統籌謀劃、頂層設計上下功夫,以增強方向感、計劃性;又要以問題為着力點,在補短闆、強弱項上持續用力,以增強精準性、實效性。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深入領會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實踐要求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實踐。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歸根到底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更大的功夫,自覺做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有力傳播者。
增強政治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并強調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使講政治的要求從外部要求轉化為内在主動。經濟的背後都是政治,黨員幹部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善于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各級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敢于擔當、善于作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
加強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幹部一定要加強理論學習、厚實理論功底,自覺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觀察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要做到全面系統學,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把習近平經濟思想放到黨的理論發展的曆史脈絡中,放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中深入學習把握;及時跟進學,自覺主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斷提高理論學習的時效性和精準度;深入思考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努力把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每一點都領會深、領會透;聯系實際學,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和生動實踐。
更新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适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謀劃經濟社會發展,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堅持戰略思維,從戰略高度把握全局,牢牢掌握戰略主動權。堅持創新思維,準确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堅持辯證思維,善于運用兩點論和重點論,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等關系,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堅持法治思維,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法治的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範和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
狠抓工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尚實幹、狠抓落實是我反複強調的,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藍圖,也隻是鏡中花、水中月。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需要在真抓實幹的工作實踐中充分展現。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領導幹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親自抓、親自管。幹部要樹立正确政績觀,堅持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一茬接着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加強幹部教育培養特别是年輕幹部培養,提高經濟管理專業化科學化水平。加強對敢擔當、善作為幹部的激勵保護,以正确用人導向引領幹事創業導向,更廣泛更有效調動幹部隊伍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