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具有科學性、時代性、實踐性,是理論邏輯、曆史邏輯與現實邏輯的辯證統一,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科學完整、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
習近平經濟思想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政治保障、根本立場、基本制度、主題主線、發展理念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具有豐富、深刻的理論内涵,是一個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其一,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經濟建設方面的具體體現,具有豐富、深刻的理論内涵。這體現在經濟發展的政治保障、經濟發展的價值立場、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經濟體制的改革取向、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經濟發展的主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科學把握經濟運行突出矛盾、經濟工作的方法論、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
其二,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科學、系統的内在邏輯結構。從本質屬性看,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刻闡明了我國經濟發展所要依靠的政治保障,以及所要堅持的根本立場和基本制度等。從時代特征看,習近平經濟思想深入揭示了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經濟發展出現的曆史性變化,提出了新發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階段等。從戰略安排看,習近平經濟思想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要堅持的主線、重大戰略目标、統籌發展與安全、工作總基調和方法論等。
其三,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科學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最新成果,在諸多領域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和創新。
一是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習近平經濟思想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從生産力與生産關系對立統一的基本矛盾出發,既重視研究生産關系,也重視研究生産力。強調“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等思想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又與時俱進地拓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二是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方法論。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區别于其他經濟學的根本特征。堅持和發展唯物史觀,就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思想成果,既體現了對唯物辯證法的堅持和繼承,又體現了對這一方法論的創新性運用和發展。
三是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立足基本國情,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特别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産力發展水平相适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這些思想成果,既堅持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
四是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對外開放的理論。習近平經濟思想創造性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命題。中國将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等思想成果,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理論,又體現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曆史邏輯
習近平經濟思想源于曆史、開創未來,是指導中國經濟發展實現曆史性轉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科學指南,也是黨和人民百年來曆史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其一,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曆史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深入理解和準确把握的基礎上,立足我國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客觀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世情國情和時代特點的重大判斷,并形成系統化的理論成果,指導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其二,源于中國共産黨人經濟發展指導思想的一脈相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内形勢出現的新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重大問題創新性地作出了重要論斷。關于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等既包含了曆代中國共産黨人領導經濟建設的寶貴經驗,也蘊含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機遇的深刻思考。
其三,源于多方面曆史經驗的繼承與發展。習近平經濟思想不僅繼承與創新了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豐富實踐經驗,而且是在吸收中華文明乃至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既汲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營養,也吸收了西方經濟學中的有益知識。
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的現實邏輯
習近平經濟思想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全部經濟實踐,指引了黨領導全國人民适應發展階段、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進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性成就,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
其一,根植于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理論的現實需求。從新發展理念到高質量發展再到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現實邏輯的主線是适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着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其二,根植于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對理論的現實需求。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到構建新發展格局,現實邏輯的主線是适應和引領外部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積極營造我國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其三,根植于解決經濟運行面臨的重大問題對理論的現實需求。從“三期疊加”、經濟發展新常态到新發展階段,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打好三大攻堅戰,現實邏輯的主線是認識和把握、有效解決國民經濟運行中出現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