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故事

首頁 > 黨群工作 > 黨員故事 > 正文
黨代表風采8| 顧娟:做好居民群衆的“暖心人”
作者:顧娟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2-10-08  發布來源:湖北廣電    浏覽次數:

  黨代表風采

講述人:黨的二十大代表 随州市王家河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顧娟

我叫顧娟,在我服務的王家河社區,大家都習慣叫我“娟姐”。紮根在基層社區的這些年,我每天都會接觸老百姓的“家長裡短事”,這也讓我在工作之初,就樹立了一個信念:做好居民群衆的“暖心人”

用“小網格”撬動基層社會“大治理”

王家河社區位于何店鎮中心,版圖面積1.2平方公裡,常住居民907戶,2989人。相對于很多社區,我們的人口不算多,面積也不大,可以說是個小地方。但就是這個“小地方”,管理難度可不小。王家河外來人員多,非戶籍人口占比達到40%,人口密集,基礎設施落後,環境衛生差。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裡,社區内矛盾糾紛頻發、東家長西家短的現象層出不窮,讓我們社區幹部疲于應付。而變化,始于2017年。

2017年3月,我參加了省民政廳組織的公益創投培訓,我發現城市裡的社區,幾乎都有自己的社會組織。培訓回來後,我嘗試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在我們社區成立了志願社團,并組建了“我愛我家”志願聯盟理事會。慢慢地,随着志願者規模的不斷壯大,居民自治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服務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社區的環境衛生得到了根本改善,鄰裡關系更加和睦,實現了從“你要管”到“我們要治”,從“你的社區”到“我們的共同家園”的轉變,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美好局面,“社區是我家,我要愛我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此外,探索社區基層治理方面,我們還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首先是設立“黨建網格”,形成指揮中樞。我們将社區劃分為兩個網格,最大程度凝聚轄區内黨員和志願者的力量,為群衆開展“組團式”服務。不管是群衆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還是黨建的制度執行、活動開展、學習教育,隻要黨建有要求、社區有需求、百姓有訴求,網格都會有回應、有回音、有回答。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社區的北頭大堰是一口死水堰,社區半數的居民在這裡洗衣服、洗菜,由于水體不流動,加上淤泥沉積,每到夏季,蚊蠅滋生,周邊群衆都很煩心。後來在網格的議事會上,我們提出了将河水引入堰塘想法後,大家集思廣益,黨員張忠濤、志願者孫勇帶頭捐款,黨員王平出力出設備,志願者羅善艮出挖機免費做工,本來需要10餘萬元的事,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隻花了三萬元就完成了。

“娟娟”細流暖民心

在我們社區,大家總是喜歡叫我“娟姐”,“娟姐,我家裡沒菜了,能不能幫我買點菜?”、“娟姐,我家寶寶的尿不濕用完了,能不能幫忙買幾包?”……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于我在2017年組織社區婦女成立了“巾帼幫幫團”。

誰家有難處、有矛盾,隻要一個電話、一條信息,愛心團隊的姐妹都會第一時間靠上去提供幫助。拿起登記冊,就是摸排員;戴上紅袖章,就是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那段時間,我和“巾帼幫幫團”成員一起,組成防疫小分隊,每天和社區的幹部一道,逐戶逐人摸排。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從一樓到頂樓,從第一戶到最後一戶,同樣的問題,要問上百遍;同樣的防疫知識,要講上百遍。隻有居民有需求,我總能和姐妹們及時提供幫助。

還有一次,随州突降暴雨,我們立馬組織開展安全隐患排查、特殊地段值守,确保了社區居民的安全。

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巾帼幫幫團”,參與到社區的志願服務中來。

社區事務千條線,服務居民一根針。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将永葆初心,繼續履行基層工作者的铮铮誓言,做好居民群衆的“暖心人”。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