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代表風采
講述人: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向輝
我叫向輝,是一名新時代農民。從2011年開始返鄉創業,帶領家鄉村民一起發展果蔬種植,還領辦了“農民大學”,為鄉村産業發展輸送了大批實用人才。帶着鄉親共奔緻富路,我感到很自豪。
我是湖北恩施人,1997年,從恩施農校畢業後,我就去往廣東等地從事銷售工作,逐漸成長為一名幹練的商人。
2010年春節,回來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舊司鎮新街村探親的時候,我發現村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土地要麼荒蕪,要麼隻種點玉米、紅薯,鄉親們的生活普遍不富裕,我萌生了帶領村民幹一番事業的想法。
當時,我發現村裡超市銷售的水果都是從外地進購的,我就想,如果在村裡發展水果種植,前景肯定不錯。有了想法立刻行動,2011年,我成立了來鳳縣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把村裡閑置的土地租賃過來。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種植葡萄、草莓、火龍果、李子、茶葉等1081畝,銷往周邊10多個縣市,帶動了周邊農民緻富增收。
去年,合作社藤茶、蜂蜜、茶油等農産品銷量達2200多萬元,實現利潤近400萬元,幫助村民收入同比增加20%。
辦學扶智 讓貧困戶掌握脫貧技能
自己富了,就該帶動村民一同緻富。我總想為鄉親們做點什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1年,我找到縣裡有關部門提出了辦培訓學校的想法,我想讓老百姓、貧困戶能夠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決定将來鳳縣農廣校批轉給我承辦。
2015年,我參加國家級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一輪培訓下來,感觸非常深:農村最缺什麼?人才!如果能培養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對來鳳農業發展和扶貧工作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真正産生人才裂變效應。
2016年,在縣相關部門支持下,來鳳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課堂開進了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科技指導員、科技示範戶培訓工作相繼展開來。把種植戶集中培訓,再對接合作社發展的銷售平台,種植戶種植的農産品就可以通過合作社賣出去。
如今,來鳳縣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已入選了全國首批農村創業創新示範基地。
創業孵化 賦能更多緻富帶頭人
在培訓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學員有創業的想法,但是他們或多或少存在資金壓力,并且擔心經營問題,我就鼓勵他們将自己的承包地折股入社,走合作化的道路。我對他們說,我出種子、種苗及農資,并保證産品回購,貧困戶出人工,利潤三七開,合作社得三,他們得七,讓他們變成股東。不到三年,一大批培訓學員也發展起了産業,成了緻富帶頭人。
有一個學員我印象特别深刻,她叫李丹,是返鄉青年。她主要種植茶葉,由于産品結構較為單一,收入一直不高。經過我們的培訓,她就發現傳統綠茶在本地并沒有優勢。于是,依托我們來鳳的富硒資源,她将目光轉向了“小而美”的奶白茶。在經營中,我也一再提醒她,要想擴大規模形成品牌,就要打好區域“特色牌”。同時,産品品質和加工技藝也不能“掉隊”。
後來,李丹加大創新研發力度,投資升級茶葉加工設備。如今,她的公司有自營茶葉基地1500多畝,15項加工專利,今年銷售額達到了6000萬元。
在我們合作社,像李丹這種經過培訓成長起來的緻富帶頭人已有12人,經他們二次帶動的貧困戶已有996戶。這種通過培訓實現“人帶人、業帶業”的成功扶貧經曆,堅定了我繼續走下去的決心。
如今,脫貧攻堅戰已取得全面勝利,為鄉村振興打下了紮實穩健的基礎。這次,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光榮與使命同在,我會繼續當好鄉村振興“領頭雁”,努力把山區發展劣勢轉為鄉村振興優勢,通過“教育+産業”以人助産、産教結合的模式,孵化更多的鄉村振興“小頭雁”,帶領鄉親們在振興的路上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