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代表風采
講述人:二十大黨代表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三江江北公司數控車工、首席技師 閻敏
我叫閻敏,從業三十多年以來,我一直在火箭發動機生産一線,主要負責航天型号産品關鍵件、新型号的首件加工任務。
為導彈“咽喉”主刀、要練磨刀“真功夫”
在火箭發動機上,有一個極其重要的零件——噴管,它負責将火箭發動機推進劑燃燒内部噴射出的火焰轉化為動力,噴管出口處的燃氣噴射速度高達每秒3500米以上。為了保證發動機的工作安全可靠,這個零件的加工精度極高,因此也被比喻為火箭的“咽喉”。
我經手的“咽喉”型号産品合格率一直高達100%,想要練就這一身“真功夫”,從磨刀開始,“無他,惟手熟爾”。
别人磨一把刀兩把刀,我可能就要磨三把四把,比别人成倍量的增加。當時砂輪間基本上都是在室外,冬天我們在零下10度的寒風中摸着冰冷的鐵塊進行韌磨,手上有十幾道的口子是常事。
憑借這一把把磨制準确的刀,我可以将這根直徑50毫米的圓柱體精準車削到極緻細卻不折斷,加工出的細絲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過最小的針眼。
這些年,我參與研制的産品先後五次亮相國家盛大閱兵儀式,接受最高檢閱。
火箭發動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全世界隻有極少數國家能夠自主研制,所以我常對徒弟說:“對所加工的零件要有敬畏之心,因為這些産品關系到國家安全。”
人機合一 人技合一、突破0.005毫米的極值
2000年,航天三江成立了數控加工車間,引進了一批全英文界面的數控機床,這對當時英語零基礎的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因為我們是頭一批學這個數控的,當時網絡也不發達。我們隻能買英文字典去查,從簡單的一些程序代碼逐步去摸索。用了兩年時間,我熟練掌握了數控編程系統,還開發出15種數控操作的常用功能,總結了一套複合材料異形曲面的加工技術,突破了數控機床0.02毫米的精度,并創下了0.005毫米的極值。同事說,我這是做到了“人機合一”——想讓刀頭走到哪裡,刀頭就會準确走到哪裡。
作為噴管最後一道關鍵工序的主刀手,我要保證20多處精度在0.005毫米的尺寸全部合格,如果失敗則意味着前面所有60多道工序的零件全部報廢,造成上千萬元的直接損失。為了确保萬無一失,每次遇到重大産品操作,我和團隊成員都會先制作同比例大小的木質模型,在木質模型上一次次的驗證工裝及程序的可行性。
願以身作則、回饋平生所學
接受黨和人民檢閱,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
作為我這一代的工匠,有更多的責任,把我身上的技能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帶出更多的高水平的技能人才。
我也将繼續秉承工匠精神,一如既往保證産品的精度,完美達到零誤差。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不負衆望為大國重器制造、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