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恒心、責任心是輔導員工作的關鍵。“教育絕不能高高在上,一定要目中有人,走進學生的世界。”面對00後學生,他常常想,該如何像習近平總書記所囑托的那樣,幫助他們在拔節育穗的關鍵期系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于是他努力走進每一位學生的心裡,用真情感染學生,用真心引領學生。他堅持為每一名學生準備生日禮物,親手撰寫賀卡,營造“家文化”“學文化”。在他所帶學生眼中,他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的“傑鍋”,24 小時開機,全天候陪伴,隻要學生找,他必有回應,他讓自己成為學生信任的對象,讓辦公室成為學生的“溫情港灣”。也許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驚天動地,但在日常的細水長流中,他盡心為學生做的每件小事,都是那顆顆石子,鋪就學生前行之路。與學生們一起成長,讓他感到快樂。

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學生說,每當看到在忙碌中,依然熱血奮鬥着的他,就會覺得自己又充滿了力量!工作以來,他曾在半夜接到學生傾訴電話而與學生深聊到天明,也曾因守護重點學生而在酒店徹夜未眠。奔走在車水馬龍街頭上的,是他;眼見淩晨兩三點校園燈火不眠的,是他;四天三夜忙碌在空蕩辦公室裡的深夜身影,是他;滿足在學生的歡聲笑語中的,也是他。他積極參加學校防汛抗洪突擊隊上堤駐紮三個晝夜,主動報名參加學校抗疫突擊隊入住封控樓棟開展服務保障工作,暑期全天候陪伴考研學生,随時響應學生需求,他用行為彰顯師德師風。他防範化解心理危機、突發事件等50餘起風險隐患,陪護轉診40餘名發熱學生至定點醫院,堅持日報平安全覆蓋,織密疫情防控防線,他用實際行動為學生點燃心中的燈,照亮前行的路,用心用情守護學生健康成長和安全穩定底線。
真正的思想引領不在于喊破嗓子的一時虛火,而要靠潤物無聲的真功巧勁。工作來,他着力打造班級評學評建體系,創新實施“燭光計劃”、“紅領計劃”,把思想引領作為根本,把班風學風建設作為核心,以組合式精品主題内容釋放高質量精神營養,讓學生實現沉浸式、融合化體驗成長。他所指導的“青春護農”實踐隊入選團中央專項項目,獲國家級獎項5項;他成立“信仰宣講團”深入學生班級、宿舍開展宣講活動50餘場次,組織開展“觀·贊”系列品牌黨員實踐觀察活動,創新實施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紅色行走“三百計劃”;他積極撰寫推介學院辦學發展成效的文章,在學校新聞網、學院官網共發布新聞報到240餘篇,構建特色多維立體化宣傳思想工作矩陣體系,打造學院抖音、微信公号、官q、微博等多元化傳播矩陣,積極展示學院奮進形象唱響經院育人強音。但最幸福的細說在于學生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在實現自己青春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奮鬥着、積累着。他所帶學生中湧現出1名湖北省“百生講壇”金牌主講人、1名湖北省自強之星、2名“感動紡大”年度人物;所帶班級獲校“十佳班團”一等獎1次、校“十佳班級”一等獎1次、校“活力團支部”一等獎1次,指導學生獲全國外貿跟單大賽、“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等省級及以上獎項25項,發表論文16篇,2017級學生就業率達91.47%,考研升學率達17.36%,同比增長5個百分點,學生全面發展多點開花。
自入職擔任輔導員以來,他先後獲學校2020年度十佳輔導員、2021年度十佳輔導員、2020年度十佳通訊員,獲2021年全國社會實踐先進個人、2021年全國高校社會實踐優秀調研報告、中國紡織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院校學組)2021年年會論文評選一等獎、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二等獎等榮譽獎項,主持學校輔導員重點工作室、心理健康研究團隊,發表論文3篇(1篇CPCI、一篇C刊、一篇普刊),獲批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校思政基金1項、湖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3項,受邀赴省内外15所高校開展交流分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