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學習

首頁 > 黨群工作 > 理論學習 > 正文
【科學精神談17】雒建斌:學以報國投身摩擦學科研之路
作者:學習強國  編輯:劉園美   發布時間:2022-12-17  發布來源:學習強國    浏覽次數:

近年來,我國在摩擦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這些貢獻離不開一位在摩擦學領域潛心科研的科學家,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雒建斌。

雒建斌

雒建斌與摩擦學的結緣開始于他大學畢業後在西安電纜廠的一份工作。當時,工廠的拉拔銅絲一到夏天就會因高溫而氧化,氧化後銅絲就變成廢品。雒建斌從那時候就開始研究如何能把銅絲的溫度降下來,通過鑽研,他不但改進了潤滑效果,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自此之後,雒建斌更加堅定了搞科研的決心。

1985年,雒建斌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進入摩擦學研究領域。為了更加專業地從事摩擦學研究,1991年,雒建斌考取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博士研究生,進入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師從我國著名摩擦學專家溫詩鑄院士。後來,溫詩鑄院士到國外考察,得知可以測量納米級潤滑膜測試技術,他把這項技術的研發任務交給了雒建斌。

納米級潤滑膜測試技術是當時全新的國際前沿領域,沒有人知道應該從何入手,雒建斌等人隻能摸着石頭過河。他們成功研制的納米級薄膜厚度測量儀,為後續的薄膜潤滑理論研究奠定基礎,這一測量儀于1996年獲得國家發明獎三等獎;他與團隊還在納米潤滑研究方面提出了填補彈流潤滑與邊界潤滑之間空白的新型潤滑狀态——薄膜潤滑,并于2001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懷揣着對摩擦學的熱愛和對清華大學學術氛圍的認同,博士畢業後的雒建斌留在清華大學,在摩擦學領域繼續探索。他說:“我覺得自己比較适合搞科研,我非常喜歡清華的學術氛圍。留在這兒,更能為祖國作貢獻。”

如今,他和實驗室團隊重點展開了超滑領域的研究。

“你吃藥,覺得有時候很難咽下去是吧?我們将來要應用超滑研究,給藥丸表面上做一層膜,吃藥就會很順利。”雒建斌常用這種生活中的小例子來講解高深的科學,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科研常被生活所啟發。

在一次宴會上,他喝到一種莼菜做的湯,莼菜入口特别順滑,此時他腦中靈光一閃——說不定莼菜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超滑效應!回到學校後,他便迫不及待與學生們一起開展莼菜的超滑性能研究。目前,雒建斌在超滑研究方面已經走到了全球最前列,發現了新的超滑體系和超滑機理,為超滑走向工業應用邁進了一大步。雒建斌因此也獲得2020年陳嘉庚科學技術獎。

如今,雒建斌依舊在摩擦學的科研路上探索。他曾說,“做科研是我為國家作貢獻的最好方式,也是無上光榮。要讓中國人在摩擦學領域中做到最好,我們還需要更加努力。”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7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