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号”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緻以誠摯的問候,并要求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自主完成了原子彈和氫彈研制、導彈飛行和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寶貴的精神财富——“兩彈一星”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是構成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具體體現。中國航天事業發展65年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始終堅持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本色,始終秉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始終踐行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科學追求,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的講話指出,要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國航天作為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石和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主導力量,要積極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責任,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把黨的政治優勢、思想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新的競争優勢、創新優勢和發展優勢,奮力建設航天強國。
新時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奮力建設航天強國,必須堅持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本色。熱愛祖國、無私奉獻是貫穿于航天事業發展的主線和靈魂,是航天人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複興而奮鬥的堅強精神動力。中國航天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承載着強國的使命,凝聚着人民的期盼,是與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代代航天人無私奉獻,才鑄就了中國航天六十多年的輝煌。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堅定建設航天強國、維護國家安全的使命擔當,堅持将國家利益擺在首要位置,把滿足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最高追求,以發展航天事業為己任,繼承和踐行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不計得失、不求名利,全身心投入航天強國建設中去。
新時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奮力建設航天強國,必須秉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國航天事業奮鬥的立足基點,是中國航天人獨特的精神本色。中國航天事業伴随新中國共同成長,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難起步。在各種技術、設備、資料受到國外種種限制的年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中國航天人唯一的選擇。曆史實踐一再告訴我們,航天技術作為戰略性高科技,真正的核心關鍵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靠别人幫忙是靠不住的,走引進仿制的路子是走不遠的,隻有自力更生才能牢牢掌握事業發展的主動權,隻有艱苦奮鬥才能讓中國屹立于航天強國之林。我們必須堅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立業之本,堅持核心技術及重要原材料、關鍵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努力将航天核心技術指标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使大國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新時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奮力建設航天強國,必須踐行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科學追求。大力協同、勇攀高峰是中國航天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每一個航天人對于夢想的本真追求。航天工程規模龐大,技術複雜、高度集成,是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依靠多部門、多系統、多專業的緊密合作、大膽創新、集智攻關。長征一号火箭發射時,全國60多萬人分布在祖國大地2000多公裡的航區沿線守護通信線路,它的順利發射拉開了我國和平利用太空的大幕;長征五号火箭上的40多萬個零部件來自全國1200多家單位協同攻堅,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有力地支撐了我國火星探測、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等國家重點科研任務的順利完成。大力協同、勇攀高峰的科學追求不僅是指導航天事業發展的戰略思路,更體現為指導航天人思想與行動的基本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這與每一名航天人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進取意識密不可分。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們必須築牢國家戰略安全的基石,不斷拓寬走向浩瀚宇宙的眼界,緊盯世界航天技術的最巅峰發力前行,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去探尋未知世界的奧秘,勇攀世界航天科技高峰,譜寫航天強國建設的新篇章。